方得網原創
2022年,遠程拿下新能源商用車年度銷冠。
2022年,在“雙碳”及促進國內能源轉型政策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新能源商用車成為了商用車市場最亮點,年滲透率超11%。這其中,遠程勇奪新能源商用車冠軍寶座。
2023年伊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宣布沖擊15萬輛銷量目標,并計劃完成A輪融資。
當年進入市場只生產新能源,很多人就認為遠程商用車是“孤注一擲”,但它卻成功了。如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設定的2023年目標底氣何在?
沒有一個成功者會“孤注一擲”
沒有誰生來就是成功的“寵兒”。
8年前,戰略堅定。8年間,保持專注。
2022年,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的“光環”,不只局限于中國首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整體銷量行業第一,還有中國零碳陸運的先行者、中國首個造衛星的商用車企業……不過,始終未有改變的就是對新能源的執著。
復盤8年前的入局,或許有人會說,決定只生產新能源產品,太過冒險。事實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對新能源的篤定,其實背后暗含的是對未來的清晰洞見和理智規劃。
遠程甲醇重卡
建立在“讓中國汽車走遍全世界”的理想之上,遠程對新能源商用車的布局,很明顯就不是行業人眼中的預料之外,而是情理之中的前瞻性準備,更是對新能源市場的潛力和自身情況的精準判斷。
2013年,吉利按下布局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的加速鍵;2013年2月,吉利控股集團收購了英國錳銅,開始籌劃全新一代城市商用車產品的技術開發,并依照倫敦將于2018年實施的城市排放新法規標準。2016年3月,吉利再次出手,收購了東風南充商用車公司,正式踏入商用車領域,并決定只生產新能源產品。
當時,國五標準即將正式實施,各大汽車品牌正在為新標準做籌備。同時,新能源商用車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市場需求。在當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乘用車占比71%,客車占比27%,貨車和其他商用車僅占2%。
所以,遠程入局商用車,在當時并不被看好。
不過,當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大環境就會發現,吉利之所以選擇直接切入新能源,一是因為在當時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商用車,已經不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特別是,國家在政策層面已經開啟了對新能源技術的鼓勵和支持,發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其次,乘商向來可以實現一體化發展,當時的吉利汽車已經成為國內乘用車頭部企業,在乘用車技術基礎上打造新一代商用車,可以把乘用車上的智能化、舒適性技術和主動安全技術應用在新一代的新能源商用車上,更加貼合已經發生的汽車消費結構變化。
遠程星智輕卡
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確立了“以研發為先導,以商業模式為基礎”,專注于綠色、智能的新能源新一代商用車的戰略定位,致力于成為“智慧綠色運力科技綜合服務商”。
并且,由此開始,遠程也按下了開拓新能源市場的加速鍵。
得“勢”者必會得天下
中國的自主新能源汽車企業正在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業態。在他們的手上,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裝備層出不窮。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已經不能只是簡單地“引進、消化、吸收”,也不再是只針對某個尖端領域進行突破,更不能是不計成本地大手筆資本投入。
所謂,庸者謀利,能者謀局,智者謀勢。在新能源商用車這個增量藍海里,如何才能“得勢”?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給出了答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不止一次表示,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技術路線尤其是純電動技術路線,在貨車、客車上的使用優勢很明顯,使用成本節省很多都在50%以上。
但是,我國商用車在純電動技術路線上是從“油改電”開始的,也就是說走的是一條逆向研發路線,把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器等拆了,換成電機、電池等部件,“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同質化嚴重。
當不少商用車企業還在徘徊時,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選擇了一條多元化道路。如今,在產品布局上,遠程已經擁有重卡、輕卡、小微卡、LCV(輕型商用車)、客車5大產品線,覆蓋全系新能源化商用車。
當然,遠程商用車還懂得,在市場競爭中,輸贏的關鍵不在于比對手更強,而在于比對手更早地發現并定義市場需求,塑造滿足不同用戶的產品力。
例如,新能源輕型貨車的使用場景主要聚焦于城市配送物流,而城市配送物流的運輸特點就是運距較短,對續駛里程要求不高,而且充電也方便,因此從動力上選擇純電動更加合適。而針對城際物流場景,增程式的動力形式更能滿足較遠的運輸距離以及冷藏等額外的上裝用電需求。跑中長途物流,動輒運輸里程數千千米,如果選擇純電動重型貨車,以現在的電池技術并不能滿足需要,而且單純增加電池組會對車輛載重有所限制,甲醇、換電技術無疑更加合適。
因此,在新能源商用車的技術路線上,遠程選擇了以純電驅動與增程式動力系統為核心的城市商用車技術路線,以及以液氫能源甲醇動力與采用換電技術的純電驅動為核心的公路商用車技術路線。兩大核心技術路線,齊頭并進,既從實際使用情況出發,也很好地呼應了當下碳達峰、碳中和的節能主題。
得益于覆蓋更多運營工況的技術路線,遠程推出了行業首款增程式電動輕型貨車、全球首款量產的甲醇重型貨車;引領行業進入架構造車時代,推出正向研發的全新一代智能電動輕型貨車“遠程星智”、全新正向開發的新能源智能豪華重型貨車“遠程星瀚H”……,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就這樣如“開掛”一般,年年上新;實現引領新能源商用車變革的同時,也掌握了更多市場主導話語權。
如何實現的“1+1>2”?
與乘用車相比,新能源商用車建立在高技術門檻、高資產耗費、高研發成本的基礎上,如果稍有不慎,踏不準市場節奏,就會滿盤皆輸。再加上中國商用車年產銷量雖然僅為乘用車的1/4,但發展歷史長、老牌企業多、品牌集中,要從商用車“老大哥”堅固的護城河中實現突破,并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選擇單兵作戰,可能抗不過老牌企業的造車積淀;如果選擇只投資本,又等于沒有抓住核心技術,丟失市場話語權,成為所謂的“PPT造車”。
怎么辦?以技術為上,建立在先發優勢的基礎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選擇的是“組團打怪”的模式。
首先,它迅速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車研究院,匯聚了國內外超2000名研發工程師,專注于商用車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開發;同時,布局形成了四川南充、江西上饒、山東淄博、山西晉中、安徽馬鞍山、浙江湖州六大制造基地。
同時,遠程新能源商用車不但可以調動沃爾沃卡車和戴姆勒卡車兩大跨過集團資源,還于2020年將華菱星馬(如今的漢馬科技)收歸旗下,成為其控股股東;同年,全資收購了唐駿歐鈴公司。
擁有全球貨車品牌+兩個國內貨車界的“元老”后,吉利新能源商用車可以說擁有了強大的可與傳統商用車品牌競爭的資源。
2022年,漢馬科技已經發布公告表示,將于2025年12月停止傳統燃油車的整車生產,并專注于純電動、甲醇動力、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業務。唐駿歐鈴也將在2022年實現對新能源領域的滲透。
隨著兩大老牌商用車企業加速推進新能源化,與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形成互補,已經開始發揮強大的“軍團”效應。
2022年,遠程商用車新能源整體銷量再度登上行業第一的寶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保監會與中汽中心當年12月份新能源商用車上險數據,遠程新能源商用車2022年12月銷量破萬,再次刷新行業紀錄。細分領域,遠程新能源輕卡則以23.4%市占率連續兩年蟬聯行業第一,這意味著行業中每賣出四輛新能源輕卡就有一輛是遠程。
“月銷破萬”,這一直是衡量乘用車新勢力主流玩家的黃金標準。這次,商用車新勢力首次沖入中國汽車新勢力榜單,占得一席,成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強黑馬。
很多時候,最困難的往往是決定的開始。
所有的驚艷,都來自長久的準備。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很好詮釋了這句話。
(注:本文節選自《中國商用車發展報告(2022)》,略有改動。)
如有購書需求,請撥打電話010-57197757,聯系朱經理。